太上,不知有之;其次,亲而誉之;其次,畏之;其次,侮之。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。悠兮,其贵言。功成事遂,百姓皆谓‘我自然’。出自老子《道德经》第十七章,意思是最好的统治者,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;其次的统治者,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;再次的统治者,人民畏惧他;更次的统治者,人民轻蔑他。统治者的诚信不足,人民才不相信他,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。他很少发号施令,事情办成功了,老百姓说“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。”我也是学过一点文学的人,可确确实实也就是那么一点,相对那些痴迷于古文的人我可能连一点都不算。对古文一点也不感冒,也是没有办法,喜欢的文字或者说思想什么的甚少。但是,但是但是老子的东西还是挺喜欢的。与对官员和为政者的要求相反,对于老百姓,老子并不要求他们唯唯诺诺,俯首帖耳,而是希望为政者“无为而治”,少施政令,让他们自由自在,甚至感受不到统治者的存在。这段儿是一个老朋友写在书里的一段话,她把老子的《道德经》给予了新的解释。非常喜欢她的新解释,不然也不会分享给大家。关于《道德经》存在很多解读,有人认为是奴才哲学,也有人认为是弱者的哲学,失败者的哲学,还有说它是阴谋论的。是弱者的哲学吗?是失败者的哲学吗?还是阴谋论?这没什么好解释的,咱就说说奴才哲学。在我看来,在我们古文化中奴才哲学有很多,相当的多,恕不能举例。但在你看完开篇那段文字后再说它是奴才哲学,那我也就真的无话可说了。说正题,这个朋友给予了它什么新的解释呢?《道德经》无疑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,但从写作的初衷和内容来看,它应该是老子对统治者进行劝诫和建议的“官箴”。用一个通俗的比喻,《道德经》就是老子为官员制作的“紧箍咒”。我国最有名的“官箴”是宋代的“诫石铭”,如果你去过开封,它就在开封府内门口的一块石头上:尔俸尔禄,民膏民脂,下民易虐,上天难欺。就是这个意思:即你(官吏)的俸禄(薪水),都是黎民百姓的膏(油)脂(动植物体内的所含的油性物质),即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。你虐待、压榨黎民百姓比较容易,但是,“老天”是难以欺骗、欺负的。这铭文就是警诫官吏:是人民养活你们,你们要从政为民。不为人民服务,甚至虐待、压榨人民,“老天”是不容的,必然会得到“上天”报应。人们都向往自由,人们都想无拘无束的生活,当然人们知道无规矩不成方圆,当然人们更知道带上枷锁并不是得到保护。不敢再多说,也说清楚了,希望为政者多去几趟开封府,在“诫石铭”下深思几分钟,好好看看《道德经》。善待百姓,方得永生。也希望你能明白这个理儿,感觉你很快就要飞黄腾达了,切记去几趟开封府,在“诫石铭”下深思几分钟,好好看看《道德经》。善待百姓,方得永生。欠债久了,总感觉背后有人抓癞蛤蟆与买女人中年不要慌,努力再芬芳